這個部落格的名字『棒棒人』,就是來自於棒媽早些年,總喜歡隨手畫起圓頭火柴棒肢體的人物;事隔多年,總算又盼到棒媽揮毫,讓『棒棒人』出場,主題是,棒爸讓棒蘇菲坐在肩膀上,滿心歡喜的樣子。
總網頁瀏覽量
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
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
棒蘇菲的畫_耶誕節前的論文委員會
棒爸所隸屬的基因醫學研究所,規定博士班學生每年至少要開一次論文委員會,否則指導教授隔年不能收新的學生。棒爸在前些日子找齊四位委員後,總算在耶誕節前兩天,開了第一次會,過程算是平順,委員中猶太裔的老婆婆 Judy Karp,人如其名聲,雖然在醫院裡主持白血病新藥的臨床試驗,但絲毫沒有架子,整個開會過程,可以說是棒爸的啦啦隊;至於,日裔的松井比爾教授(Bill Matsui),倒是語重心長地跟棒爸說,研究的重點,應該多放點基礎生化機制的探討,讓實驗的設計更嚴謹,不要只是做臨床研修醫師做的轉譯型研究,畢竟棒爸念的是基礎醫學的博士班,別忘了初衷。Bill的一番話,倒是點醒了棒爸和指導教授Akhilesh,為此Akhilesh隔天還又和棒爸談了一陣子,重新擬定接下來的研究戰略,好讓棒爸的研究訓練更紮實。至於中裔的Linzhao Cheng教授,喜歡掌握細節,對於實驗材料的原理掌握,追問得比較仔細,例如『為何二氧化鈦可以用來增加含有磷酸化酪氨酸胜太的含量』這樣的問題。其實委員會中,最難克服的一關,就是Akhilesh,開會的前三個小時,花了兩個半小時,把棒爸的三十張幻燈片,全部改過,沒有一張倖免,連棒爸使用的Helvetica字體,也被他要求,全部改成 Arial 字體,簡直就是體無完膚,只留十五分鐘,考驗棒爸看幻燈片即席發揮的能力,坦白說,棒爸還真的是,硬著頭皮講,厚著臉皮扯下去,就像棒蘇菲在耶誕節前夕畫的這張圖,以迷濛的銀色蓋住部分的混亂,搭配應景的聖誕紅,以呼應大方向,大主題。
巴爾地摩的土產啤酒
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
棒媽的攝影作品_新英格蘭牆壁上的浮筒

這是棒棒人家族在緬因州Bar Harbor的港邊,排隊要吃龍蝦漢堡的時候,由棒媽拍下來的有趣畫面:漁家各式各樣的浮筒掛在牆壁上(圖一和圖二),搭配上旁邊新英格蘭風的招牌,反而比龍蝦漢堡的味道讓棒爸更有印象。
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
感恩節特輯之三 — 德拉瓦州的休息站
不在美國從小受教育長大的人,以及不是住在『九五號走廊』的外國人,可能很難猜到,在北美十三個英國殖民州中,第一個在州議會通過認可美國獨立宣言,加入美國聯邦的州,不是麻薩諸塞州,不是賓夕法尼雅州,而是德拉瓦州。
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
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
感恩節特輯之二 — 紐澤西州的休息站
這個惠特曼休息站,位在整個紐澤西通排往南的方向,當地叫做『櫻桃丘』,很靠近費城,晚年中風後的惠特曼(圖二),就住在附近的Camden,每次棒爸即將開完長長的紐澤西通排,準備進到德拉瓦州之前,總喜歡在這個休息站停一下,喝杯咖啡(圖三),除了消除疲勞,最重要的是,惠特曼的詩,實在很令棒爸喜歡。
感恩節特輯之一 —『九十五號走廊』
『九十五號走廊』(95 Corridor)是美東的新聞用語,指的是 從紐約到華盛頓DC 之間 九十五號公路所經過的地方,這段路也是每年棒爸前往表姐家過感恩節的必經之道。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
棒蘇菲的畫_細胞融合
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
找到冰原歷險記裡那隻猛追橡果的松鼠了
2011年11月9日 星期三
Dana Farber 一日出差
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
“明天過後” 同學會
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
老闆的電子郵件王國 和 棒爸的電子郵件小村莊
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
論文委員會誕生
通過資格考後的棒爸,除了加把勁作實驗,寫論文之外,另一件要事,就是要找四位教授,組成論文委員會,棒爸的指導教授 Akhilesh Pandey 是當然成員,至於另外三位老師,經過深思熟慮,棒爸決定分別找基礎和臨床的幹細胞專家,一位是Linzhao Cheng,另一位是William Matsui,最後一個成員,接受Akhilesh的建議,找霍普金斯專門作臨床試驗的血液科教授 Judy Karp 。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
那裡學『有點正式,又不會太正式』的英文
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
期末考週的霍普金斯總圖
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
棒蘇菲的畫_第五對染色體
,這和棒爸自己的本業有關,基因醫學。染色體是帶有遺傳序列的DNA分子,加上包附其中的蛋白質,合稱為染色體。人類有23對染色體,一對2條,所以總共46條。一般中學生物課本裡,畫染色體的樣子,粗粗短短的,中間有一顆中心粒,是當細胞要進行分裂的時候,染色體縮緊起來的樣子。平常細胞在進行其他生理功能時,其實長的樣子就是像棒蘇菲畫的一樣,散亂交錯,可能亂中有序,但難以辨別。
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
蔬菜大戰
棒蘇菲非常不喜歡葉菜,在美國長到兩歲的經驗,她通常不吃葉菜;現在回台灣,有棒阿媽哄,説説故事,用巧虎豆豆手偶加上故事説明蔬菜多重要,棒蘇菲終於接受蔬菜;但今天,棒阿媽不在,棒蘇菲拼命搏鬥拒絕棒媽餵食蔬菜,先説:我的尿布溼了(根本沒溼),再説媽媽抱抱吃,再説下餐桌找巧虎吃,一口菜吃到天荒地老,吃到棒媽火冒三丈。棒媽只好出下下策説,那媽咪走好了,你自己吃,沒想到•••可憐的棒蘇菲哭的像是我要遺棄她一樣。
哎,這實在太糟糕了,棒媽竟然讓兩歲女兒以為一口菜就把媽媽氣走•••
看到淚汪汪哭的聲嘶力竭加尖叫的棒蘇菲,棒媽只好緊緊抱住她,請她自己想想法子
她想的法子是:邊玩邊吃,或是邊看電視邊吃
(怎麼可能,最後晚餐竟然吃了一小時半,真想抓起來打屁股,整個火都燒起來)
雖然棒蘇菲肯自己吃的菜類也有豆子、紅蘿蔔、白菜、香菇,但棒媽還是記得棒爸的交待,綠色葉菜是無法取代的,為止,棒媽已經奮鬥了許久。哎,倒底棒蘇菲偏食該怎麼辦呢?
P.S.
棒爸,你是如何克服偏食習慣的呢?傳受給棒蘇菲吧!
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
追求理性的熱情_休謨寫,貝多芬彈
波里尼 棒爸二十幾歲的時候,很喜歡青年和中年時期的波里尼,彈起貝多芬,好像張無忌,而且把那種追求理性的熱情,完全體現在鋼琴演奏上。其實波里尼往往是以熱情追求理性最傳神的人選,因為他詮釋音樂的時候,彈性速度用得很保守,不常使用額外的速度變化來表達感情,所以可以說是用非常理性的格局呈現作品,但他在這樣的格局下,灌注撼人的熱情,所以棒媽常常說,波里尼,彈得太熱情,聽了會著火。
小插曲,有趣的是,布蘭德爾,波里尼,米開朗傑利,三個人的生日都是同一天,明年棒爸再幫他們一起慶祝。
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
蘋果怎麼賣蘋果
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
學買菜
棒蘇菲除了跟棒媽在家裡拼拼圖、唱歌跳舞、看書聽CD外,台北棒阿媽還設計有理財課程讓棒蘇菲實際了解,東西不是輕易可取得的。
首先,棒蘇菲有個自己的撲滿及錢包(都是棒媽的,不知道何時變成棒蘇菲的)。
再來,棒蘇菲會看得懂,1塊、5塊及10塊(50塊還在訊練中),並能將她的玩具賣掉(買主是阿媽或媽咪)。
接著就上菜市場或超商,實習運用金錢。
最後,棒阿媽會帶棒蘇菲到銀行,並讓她了解,大筆的錢是存在銀行,需用時再以提款卡或印章領取。
棒蘇菲現在模糊的知道,15塊的東西,是20塊找5塊;但對於錢和銀行的關係,還是不了解;現在她最愛去的地方(除了公園外)就是銀行,她説:怎麼這麼多銀行,錢還會從機(提款機)出來,好奇怪!昏倒了!
在美國amazon網站買的好CD-針對0-4歲兒童
第一張Cd書是棒蘇菲以前的最愛,還在美國沒什麼多餘經費買Cd時,棒媽都是去圖書館借,有天上amazon看到Sophie最愛的Tigger竟然有出Cd書,就挪用菜錢買下。
這張Cd裡面的歌曲只有兩首都很好聽(歌曲反覆數次,另有兩次不同的口白),Sophie會跟著唱,也喜歡翻書跟著説A is for apple •••
第二張Cd是棒媽在圖書館借了三次,棒媽棒爸棒蘇菲都愛,還聽到跳針,只好去買。裡面有針對一兩歲及三四歲小孩的律動音樂,很有趣,又不會太吵,英文腔調也很中性,歌詞本還有指導爸媽律動動作的簡單説明。
學音樂的棒媽很推薦這兩張CD!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