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

那些偶像教棒爸的事_『克立克』篇

棒爸的頭號偶像,法蘭西斯 • 克立克(Francis Crick),被譽為繼達爾文以來,最偉大的理論生物學家(Theoretical Biologists)。『理論生物學』的粗淺定義是,透過觀察與實驗,致力於構築具有一般通用性架構的生物學理論,並根據該理論,進行預測。基本上,這個領域自從一九六〇年代逐漸成型以來,其實不太成氣候,最大的原因是,太少人可以達到讓眾人臣服的境界。

克立克與華生(James Watson),還有威金斯(Maurice Wilkins),因為在1953年一起解開DNA雙股螺旋的結構,獲頒1962年的諾貝爾獎;不只如此,克立克當年站在分子生物學的浪頭上,和其他人包括布蘭納(Sydney Brenner),解開遺傳密碼由每三個鹼基組成,他們1961年那篇利用噬菌體實驗進行推論,解開遺傳密碼的論文,被曾任『自然』雜誌22年編輯的約翰 • 麥道克斯爵士,譽為『自然』雜誌有史以來最優美的論文。克立克拿手好戲就是,藉由非常非常廣泛地閱讀論文,深入地思考,再搭配上實驗數字的計算,得到對生物學的洞見(insight),然後提出假設和預測;和克立克同一世代的生物學家,大都對他的這項工夫,十分佩服。

不過棒爸這篇文章的目的,不是要仔細介紹克立克的生平,而是著重於克立克教給棒爸的兩件事。

第一件事是,『多多和同儕對話』。雖然克立克不認為自己是個理論家,因為他也非常喜歡作實驗,但不可否認的,克利克在理論構築上,相當傑出。對於這項造詣,他指出:『構築理論的人,相當於是拿別人實驗的結果,作為自己思考的材料(raw material),所以,對於人的瞭解,和對於實驗的瞭解,一樣重要』......『如此一來,藉由和同儕對話,即使只是很短的時間,你才知道,他們可能犯什麼錯誤,這比光讀論文來得容易』......『通常從談話的內容,你就可以得知,對方是深入的思考者(deep thinker)或是非常小心的實驗家』......『對於構築理論的人,很重要的是,不能只和常與自己工作的實驗家互動,應該也要和自己不熟的人互動』。不止如此,克立克喜歡在他的科學工作中,找人建立『對話者』的關係,這對話者不只是聊聊天,或是分享心情,而是很嚴肅的邏輯思考交換,藉由一來一往的互相質疑獲肯定,不斷迸出智慧的火花和洞見。所以,在解開DNA結構的年代,克立克的對話者就是華生;在解開遺傳密碼的年代,他的對話者是布蘭納(他們其實坐在同一間辦公室),最後在克立克嘗試了解意識之謎的年代,他的對話者是科霍(Christof Koch)。針對這種對話者之間的相處之道,他指出『要坦白,但不能無禮』。

第二件事是,『永遠嘗試瞭解事物的本質』。有一個BBC的廣播節目,叫做 The Life Scientific,有一次專訪2001年的諾貝爾獎得主Tim Hunt,他回憶到,他在劍橋大學唸書的時候,大約是克立克和華生解開DNA結構的十年後,當時他常常會遇到克立克也參加專題討論,坐在後排;Hunt 說,他覺得大部分的劍橋學者,在專題討論會上發問問題,都是有意無意展現自己有多聰明,但他發現克立克問問題的方式和出發點不太一樣,雖然當時聲望已如日中天,克立克問問題總是因為,他為了想更瞭解演講者主題的本質,但想不通,所以請演講者試著作更清楚或更直接的闡述。在一九八〇年代BBC Radio 3有個節目,主題是『對科學的熱情』,主持人Lewis Wolpert教授曾問克立克:『你說話的方式有一個特質,就是把事情表達得相當清楚(tremendous clarity),你不會說出我覺得相當難懂的東西,你是很刻意這麼做嗎?』,克立克回答:『不是,我自己沒有發現是這樣的。我想是因為,我的心思單純,而且我都必須在心裡解釋給自己聽,所以我對人說話的方式,其實和我對自己說話的方式相同......』(這篇文章中許多克立克的話,都是棒爸從這個專訪中看來的,算是註明出處吧)

這些都是克立克教給棒爸很珍貴的人生智慧,其實不管做不做研究,都很受用,若想好好了解克立克,請務必看兩本書,分別是由Matt Ridley寫的克立克傳記 (紐約時報專文介紹)以及由華生寫的 "Double Helix" 。這本膾炙人口的小冊子,棒爸會推薦給任何一位對生物醫學有興趣的學生。在它短短的章節當中,可以巧妙地體會到整個生物醫學界的各個面向,例如同儕間的競爭,探索未知的興奮,以及生涯發展的考量等等,還有許許多多的寶貴觀察,都濃縮在這本小冊子,不管大環境如何改變,書中的智慧,都會適用。這個公仔(連公仔都買了,應該算偶像了吧),是棒爸在冷泉港實驗室開會的時候,在地下室書店買的,現在就常常陪著棒爸讀書,吸收經驗和知識,希望可以把它們轉化為智慧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我應該帶我的公仔給你,讓我和你的偶像打雷台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愈來愈喜歡『公仔』(bobblehead)這種玩意兒。

    回覆刪除